新能源作为绿色低碳转型、实现“双碳”目标和培育新支柱产业的关键,自贡以锂电池、清洁能源装备、氢能、页岩气为重点发展领域,强龙头、补链条、聚集群,加快建设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,聚力打造成渝地区新能源产业新高地。
项目落地开花 产业集聚效应初显
在今年2月举行的高新区2023年一季度项目集中签约暨现场推进活动上,兴储世纪5GWh/年钠离子电池项目作为签约代表项目备受关注。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,建设年产5GWh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。这是我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成功招引培育的又一重大项目。
兴储世纪公司是全球知名的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提供商,自2019年落户自贡以来,发展一派向好态势。光储智能微电网生产基地一期项目逆变器车间满产达产,光储联合车间建成投产。如今,5GWh/年钠离子电池项目为公司发展壮大继续发力,项目一期已启动建设。“我们以自贡为总部基地,以点带面、辐射全球,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轨道,完成了一年一个台阶的跨越发展。”兴储世纪公司执行副总裁李二勇说。
同样有着火热发展态势的还有位于沿滩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凯盛(自贡)新能源有限公司。“今年上半年公司的订单生产任务都已经全部排满了,从春节以来一直在抢工期、赶订单。”凯盛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目前,5条太阳能玻璃深加工生产线马力全开,数百名工人加班加点,确保订单如期交付。
凯盛(自贡)新能源是全省目前唯一一家太阳能光伏玻璃制造企业。2022年,该公司年产光伏玻璃3700万平方米,实现产值10.8亿元。如今,凯盛(自贡)新能源二期项目已经在筹备,设计新建生产线产能是一期项目的4.8倍。项目建成达产后,将使自贡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基地。
自贡新能源产业自2016年逐步引进培育,先后集聚了兴储世纪、凯盛新能源等代表企业。2022年,自贡市抢抓新能源在川发展风口,加大新能源产业的招引,先后招引了长盈精密轻量化材料及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、四川天钧精密动力电池包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、自贡硬合光伏用高强度钨丝生产基地、东源科技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,新能源产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。
如今,我市已形成了动力电池、光伏能源两大新能源产业链。兴储世纪离网储能建设和运维能力全球第一;凯盛(自贡)新能源采用“宽液流成型工艺”,成功突破国外技术束缚,填补了西南地区光伏玻璃制造的空白;我市新能源产业拥有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6户、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30户、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24个。2022年,自贡市拥有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129户,实现产值342.67亿元,同比增长6.6%。
当前,我市正紧扣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,重点聚焦“电池、材料、装备、氢能”4个大类新能源产业,瞄准行业中的头部企业、链主企业等大力开展招商工作,已签约纳峰PVD研发及生产基地等亿元以上新能源项目8个,计划总投资达98.4亿元,锂电正极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紧密对接中。
展望绿色未来 打造千亿产业集群
在位于大安区东北部新城的中皓新能源LNG综合服务站项目建设现场,建筑主体已经完工,有关单项相继通过验收,预计今年6月前投入运行。
该项目是自贡首个将充电、LNG加气、加氢等清洁能源一体化的市级重大项目,致力于构建“车、桩、网”一体的信息运维平台,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、汽车LNG加气站、加氢站、销售租赁、维修维保、快洗美容检测等及配套商业服务。项目的建成投用对自贡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发展、调整区域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。
在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指引下
我市一大批新能源项目落地投产
为自贡新能源产业链发展
按下了“快进键”
也带动清洁能源、氢能装备制造
实现了“加速跑”
2022年,东方锅炉聚焦新能源支撑转型发展,与江西吉安井冈山经济开发区签订绿色氢能产业合作协议;与华能甘肃能源开发公司签订在张掖合作开发绿色氢能产业的协议;实现攀枝花、庆阳等地氢能公交批量化的销售、带动可再生资源核准量超190MW……东方锅炉将氢能作为“十四五”时期重点培育的新兴成长产业,正稳步推进多点布局与全面发展。
龙头引领,产业聚集。目前,我市已拥有东方锅炉、东方通用公司等15户本土氢能产业链核心企业,已基本形成制氢、加氢、氢储备、氢运输以及氢设备制造等全产业链。未来,我市将支持东方锅炉、华西能源、川润股份等重点企业探索“总包+制造+服务”发展模式,着力培育产业链“领航”企业,力争到2025年氢能装备制造先行区初具规模。
与此同时,我市按照“统筹规划、集聚发展、内培外引”原则,以西南(自贡)国际陆港、沿滩省级化工园区等为载体,科学布局氢能装备制造园和氢气制备园区,实现产业更新换代,持续优化。开展氢燃料电池重卡、冷链物流车、加氢综合能源站示范运行,积极融入成渝氢走廊,力争到2030年产值突破100亿元。
“今后,我市将进一步强化新能源产业项目招引,推动重大项目建设,加快园区载体建设,实施企业梯次培育,着力科技创新赋能,推动新能源产业加速崛起。”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推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,到2025年,全市新能源产业将实现创新水平与规模效应显著提升,基本形成以锂电池、清洁能源装备为主链,氢能、页岩气为辅链的新能源产业格局,新能源产业产值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小蚂蚁-大泸文化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bc009.com/638.html